小学语文诗词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 二 )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 。
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 。
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 。
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 。
有着音乐、建筑、绘...
古典诗词中的悲秋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自古逢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

【小学语文诗词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休说鲈鱼堪? 。
尽西风、季鹰归未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
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h英雄泪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
秋窗风雨夕 林黛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蝶恋花 【作者】: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 。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
有客抱衾愁不寐 。
那堪玉漏长如岁 。
羁舍留连归计未 。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
衣带渐宽无别意 。
新书报我添憔悴 。
唐 【作者】:王睿 蝉噪古槐疏叶下,树衔斜日映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