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诗词 莫友芝的笔筒( 四 )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 。
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 。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
世称欧阳率更 。
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 。
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 。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 。
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
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 。
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
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
墨迹传世,尤为宝贵 。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 。
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
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
” 历代书法家(唐朝)--颜真卿 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 。
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 。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
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
《东方朔画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等皆为其名作 。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墨迹 。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 。
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
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顶,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 。
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
莫姓的来历一、姓氏源流 莫(Mò)姓源出有六: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 。
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