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古诗词 居民楼现巨型冰凌( 四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
共分三个部分 。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
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诗人和将士们自然对天气格外关心 。
昨夜北风呼啸,天气骤然变冷了,早晨起来一看,发现仲秋季节就下起雪来了 。
不过,大雪初积,雪还不厚,被风吹折的干草还没有被雪覆盖 。
虽然下雪会给归客带来麻烦,但在这些久经大风大雪考验的将士眼中,这点风雪算不了什么 。
充满他们心头的,只有为友人归家的喜悦之情 。
因此,那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 。
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 。
“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 。
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此时的雪景分外迷人 。
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 。
诗人的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 。
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 。
诗人似乎此时才意识到,难怪昨夜盖着狐裘还那么冷 。
那些起床后着甲引弓的将士也似乎在喊:“好冷啊!”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 。
读到这里,读者也似乎觉得寒气袭人,仿佛身临其境 。
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 。
而且“不得控”,无论天气多么冷,他们也没有忘记训练,还在拉弓练兵;“冷难着”,说明尽管铁甲冷得刺骨,他们还是全副武装,时刻准备战斗 。
这里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 。
诗人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写出人们的乐观精神 。
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能说明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 。
这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
第一部分用“冷”来写“热”;这一部分则是用“愁”来写“欢”,表现手法一样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隆重 。
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 。
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那水晶一般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十分绚丽 。
这旗帜...
推荐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并写出推荐理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这首诗写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一派的景色 。
写早春,要写出特点,与繁花竟放的春景就有不同,韩愈紧扣“早春”主题,写草刚出芽时的有嫩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芽,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人们说好诗如画,韩愈这首诗写草色的传神之笔,恐怕是画也难以表现的境界 。
后两句说这初春的生机,带给人欣喜和柔美的生命意识,是远远胜过暮春的烟柳之色的 。
同是春景,诗人却进行比较,评出高低,显然他喜爱早春,当是因为早春是盼望了一冬的春消息的最先透露者,早春是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有力证明,早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
诗人观察细致,表达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展开全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这首诗写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一派的景色 。
写早春,要写出特点,与繁花竟放的春景就有不同,韩愈紧扣“早春”主题,写草刚出芽时的有嫩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芽,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人们说好诗如画,韩愈这首诗写草色的传神之笔,恐怕是画也难以表现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