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古诗词 居民楼现巨型冰凌( 五 )


后两句说这初春的生机,带给人欣喜和柔美的生命意识,是远远胜过暮春的烟柳之色的 。
同是春景,诗人却进行比较,评出高低,显然他喜爱早春,当是因为早春是盼望了一冬的春消息的最先透露者,早春是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有力证明,早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
诗人观察细致,表达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
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 。
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 。
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 。
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
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
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
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 。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
而小雨又滋润如酥 。
酥就是奶油 。
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 。
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
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
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 。
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
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
收起
写景的古诗词4首,写景的现代诗两首 写景诗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 。
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 。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 。
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 。
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 。
芦苇这边是故乡,芦苇那边是汪洋 。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织忙 。
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 。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 。
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 。
5. 峨眉山 峨眉山,峨眉山,吾今为你谱新篇 。
山上一曲《红梅赞》,山下一曲《相见欢》 。
峨眉山,峨眉山,处处秀色皆可餐 。
峨眉一山有四季,峨眉十里不同天 。
峨眉山,峨眉山,冰清玉洁似婵娟 。
峨眉风情千万种,奈何独自守西川?峨眉山,峨眉山,峨眉千载无烽烟 。
不与群峰争险峻,只为社稷保平安 。
峨眉山,峨眉山,虚无缥渺天地间 。
云游四海三十年,至此方知天地宽 。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戴雨伞 。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
大树如果被砍到,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