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范仲淹《木兰花》的意思 木兰花诗词( 二 )


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
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 。
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
例:【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元宵似是欢游好 。
何况公庭民讼少 。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
平原不似高阳傲 。
促席雍容陪语笑 。
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
2、七言律诗(七律一般指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
格律严密 。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 。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
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例:《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自古以来有某些木兰花的诗句吗关于木兰花的诗词:①《苏州十咏其二 木兰堂》 宋代:范仲淹堂上列歌锺,多惭不如古 。
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②《次韵何伯温三首》 宋代:洪咨夔庭前木兰花,皦皦扶春阳 。
鹤鸣夜漏午,步花独歌商 。
低迷露湿衣,浩荡月满梁 。
深省渺谁语,中心空自藏 。
③《新市杂咏十首》 宋代:华岳朱门粉壁谪仙家,柳外秋鞑衬落霞 。
一涧碧云流不去,木兰舟系木兰花 。
...
范仲淹《渔家傲》的翻译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编辑本段注释 1.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
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
3.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
4.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
5.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
6.长烟:荒漠上的烟 。
7.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
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
勒:刻石记功 。
8.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
9.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
10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译文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遍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
羌族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
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战士纷纷洒下眼泪 。
赏析: 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 。
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 。
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 。
”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 。
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
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 。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 。
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