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范仲淹《木兰花》的意思 木兰花诗词( 三 )


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 。
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
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 。
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 。
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
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
写景是为了抒情 。
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 。
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 。
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 。
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
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 。
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 。
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
写木兰花的诗词吗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木兰花别名即辛夷.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办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办.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裴迪《辛夷坞》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另有词牌名木兰花,但不是描写木兰花的
诗词《长相思》下阕的意思?诗词《长相思》下阕的意思: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
【原文】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
【赏析】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
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 。
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
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