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主题 思想 主题思想( 五 )


当然还有一些分析的技巧 , 比如琢磨写作背景 , 包括作者生平主张身份境遇时代背景等等 。
这也很有用的 , 有时候知道了背景即便不看作品也能猜到主题思想 , 呵呵 。
不过这道题没有提供写作背景 , 那就算了 。
第一首 我已经帮你稍微分析了下 , 第二首你自己来好了 。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面向考点分析归纳答题思路和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思想魅力 , 获得人生启迪.教学重点、难点:归纳主题、赏析语句.教学方法: 归纳法 交流指导 考题演练 一、导语:在中国文学的伊甸园里 , 古典诗词浩如烟海 , 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我们已经熟读成诵 , 请同学们自由背诵喜欢的诗词……鉴赏古诗词 , 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 , 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之一.所以 ,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的思想内涵”的专题学习.二、复习归纳:《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树木从生 ,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你是如何把握的?抒发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奋发乐观的精神.通过分析大海、树木、百草的特点和想象日月星辰宇宙体会寄寓作者的情感 , 并且结合作品背景理解主题思想.自主归纳:借助意象析情感 结合背景悟情感所谓意象 , 多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高山大海、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之类的 , 都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 , 参透诗的意境 , 必须先把握意象.三、下列意象的特定含义应该掌握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 杨花:随风飘散 , 飘零之感.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鸿雁是候鸟 , 每年秋季南迁 ,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柳”:“留”的谐音 , 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 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四、结合具体诗词浅析如何归纳主题思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望岳》(唐)杜甫荡胸生层云 ,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学生分组合作归纳每首诗的主题思想 , 师生共同赏析主题.五、学法归纳:1.看意象2.找主旨3.读作家诗词作者资料档案:在鉴赏时可先注意作者 , 联系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来解读诗词 , 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作者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早期作品多抒发豪情壮志 , 经历安史之乱后 , 诗作表现为忧国忧民的思想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六、课堂演练:《春望》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赏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学生归纳:“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 ,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 , 但因感时恨别 , 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 , 以花鸟拟人 , 感时伤别 , 花也溅泪 , 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 , 其精神却能相通 , 一则触景生情 , 一则移情于物 , 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抒发作者感时恨别 , 忧国思家之情.七、结束语让古诗词穿行语文课堂 , 让美好的心灵纯净空阔 , 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出他们的文化向往. ----余秋雨 板书设计: 抓句子 品情感 借意象 析情感 读作者 悟情感 教学反思 古诗词阅读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 因此我把这一点作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整理归纳主题思想的能力.一节课下来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 也有不足之处:在归纳、浅析主题思想中 , 由于平时缺乏训练 , 有些地方学生分析的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 , 教师应注重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九年级语文组 刘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