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诗词( 二 )
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 , 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 , 亦可领略人情之爱 , 达到物我交感 , 人月融一的境界 , 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 , 盈亏圆缺 , 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 , 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 。
全词构思奇幻 , 豪放隽秀 ,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 , 以及旷达自适 , 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 , 格富哲理与人情 。
立意高远 , 构思新颖 , 意境清新如画 。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 , 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
情韵兼胜 , 境界壮美 ,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此词全篇皆是佳句 , 因其意境优美 , 富于哲理 , 情感动人 , 而绝唱至今 。
赏析二: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袁行霈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丙辰 , 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 , 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 直到天亮 , 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 , 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 , 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
一钩新月 , 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 , 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 , 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
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 。
当他在中秋之夜 , 大醉之中 , 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 , 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 , 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
反映到词里 , 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 , 把酒相问 , 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而来的 , 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 , 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 , 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 , 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
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 , 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 , 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
他很想去看一看 , 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他想乘风飞向月宫 , 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 , 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
“琼楼玉宇” , 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 , 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 。
’俄见月规半天 , 琼楼玉宇烂然 。
”“不胜寒” , 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 , 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 。
临行 , 叶叫他穿皮衣 。
到月宫 , 果然冷得难以支持 。
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 , 暗示月光的皎洁 , 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
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 , 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 。
飞天入月 , 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 , 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
从苏轼的思想看来 , 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 , 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 , 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 。
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羽化而登仙 。
- 八上课外十首古诗词 七上古诗词十首
-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 安全归来的古诗词 盼望夫君归来的古诗词
- 痛恨自己的古诗词 莎菲痛恨自己的原因是
- 关于春和红豆的古诗词 红豆古诗词
- 唐代诗词李白 唐代诗人李白诗词配画
- 优美花古诗词名句 优美古诗词名句经典
- 古诗词集字书法 56字古诗词书法作品
- 赊 在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 古诗词中有“景”的诗句 古诗词中描写雪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