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云南塔镇仙塔的诗词( 九 )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
编辑本段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
...
中秋节资料【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
夕月,即祭拜月神 。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在北宋京师 。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
- 有菊字的诗词 有关菊花的诗词
- 超越诗词 领先诗词
- 与水有关的诗词歌句知识竞答
- 古诗词相关图片 全职高手id古诗词相关
- 有关于长城的诗词 关于长城的诗词
- 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诗词 辛亥革命诗词
- 梅花与春天的诗词 梅花的诗词
- 昙花 诗词 昙花的古诗词
- 描写张骞诗词 张骞出使西域的诗词
- 有惠和敏的名言诗词 于敏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