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的历史背景 诗词曲五首( 二 )


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 。
”班马,离群的马 。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
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
手法:1、对偶(律诗基本要求)2、动(绕)静(横)结合 3、色彩鲜明(青、白) 4、比喻 主题: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前途命运的担忧 。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朝,当时与他齐名的诗人是杜甫 。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
秋词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
万里晴空,一只仙鹤飞在云上,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 。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四岁 。
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秋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
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 。
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 。
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
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
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
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诗言志”,“诗情”即志气 。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
这就是第一首...
【诗词曲五首中关于诗的几个问题、杜牧是哪朝人?《赤壁》表达了诗...杜牧是哪 朝人?唐朝《赤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中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那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用一两句话概括其英雄事迹.“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水调歌头 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美好祝愿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首诗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上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他在出世与入世中的矛盾挣扎,但是最终选择了入世 “何似在人间”.也就说他虽然想逃遁人世间,做陶渊明一样的隐者,还是放弃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下阙:“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是园”表达他思念弟弟的心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何必忧伤,反映了他乐观豁达的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的语言风格清新,脱俗,仿佛与明月对话,实则是词人在探讨人生意义,抒写内心的美好情怀,不应该算是表达爱国情感的词.山坡羊·潼关怀古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曲子可以分为三层,概括其层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曾经繁荣昌盛,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一份沉重的忧国忧民之情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中尾联与刘禹锡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那几句相呼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白居易对刘禹锡怎样的感情?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