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诗词 关于赤壁之战的古诗( 二 )


赤壁之战简介 1、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
2、影响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 。
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 。
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
3、历史评价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
”胡曾有诗曰:“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
”孙元宴有诗曰:“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 。
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
杜牧则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关于赤壁之战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小说、诗词、戏曲有哪些呢?越全面详...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 。
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 。
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 。
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 。
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 。
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 。
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 。
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 。
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 。
”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 。
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 。
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 。
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 。
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 。
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 。
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 。
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 。
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 。
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 。
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 。
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 。
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
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 。
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 。
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 。
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 。
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 。
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 。
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 。
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