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诗词 关于赤壁之战的古诗( 五 )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
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
”《三国志·吴·黄盖传》中叙及此事时用的是:“建安中,(盖)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 。
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
”《三国志·魏·武帝纪》中叙及此事时,写道:“(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
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
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 。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
公进军江陵 。
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
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 。
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 。
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 。
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 。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宪救合肥 。
权闻宪至乃走 。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
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条下叙及此事时说:“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侯望权军 。
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 。
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偿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
'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 。
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 。
’备曰:‘恨少 。
’ 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 。
’备深愧喜 。
进,与操遇于赤壁 。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列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
”这些严肃的正史,没有一家言及诸葛亮仗剑作法,借来东风,帮助周瑜纵火破曹之事 。
更没有“都督若要东南风,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 。
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三国演义》语)一说 。
赤壁之风自何来在中国地理图册中,至少有两个赤壁: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
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这个赤壁,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长江南岸(实为东南岸)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笔下的赤壁,位于湖北黄冈县城西北的长江南岸 。
据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郦道元考证,李白笔下的赤壁(蒲圻赤壁)才是真的“周郎赤壁” 。
到过蒲圻赤壁的人或者虽没有到过、但从地图上神游过那里的人,差不多都会发现,长江在这里一反东西走向,而呈西南、东北走向,所以,当时的人才称周瑜统军所在的一...
赤壁之战可以用那句歇后语表示不是赤壁之战中的!!!能概括赤壁之...1、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
2、影响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