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诗词 关于赤壁之战的古诗( 三 )


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
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 。
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 。
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 。
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 。
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 。
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 。
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树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 。
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 。
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 。
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
赤壁之战的原文1、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权即遣肃行 。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
”即共定交 。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

【赤壁之战诗词 关于赤壁之战的古诗】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
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