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词集 孟浩然诗词( 二 )


就是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论作品的优劣,固然可以不考虑时序的先后,但在涉及历史贡献之大小、影响是否深远的时候,则不能不历史进程为依据 。
《红楼梦》优于《金瓶梅》,但《红楼梦》无法影响《金瓶梅》,倒是《金瓶梅》影响了《红楼梦》 。
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那些历代诗评家,有关孟浩然与其它大家相较孰优孰劣的评论,是否公允、是否合理,便可迎刃而解 。
如宋人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说:“老杜有岳阳楼诗,孟浩然亦有 。
浩然虽不及老杜,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亦自雄壮 。
”这话则应当这么说:“浩然有岳阳楼诗,老杜亦有,浩然虽不及老杜,焉知老杜非有出蓝之色?”因为孟诗在前,杜诗在后 。
是浩然影响了老杜,故老杜才有超越浩然的可能 。
再如贺贻孙说“王如一轮秋月,碧天似洗;而孟则江月一色,荡漾空明 。
虽同此月,而孟所得者,特其光与影耳 。
”此说未必公允,仿佛孟浩然是占了王维的光 。
对此,董运庭先生指出:“王、孟毕竟是在年龄上有差距的,孟浩然的诗歌创作要早于王维,对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更有开拓创新之功,王维是在孟浩然的基础之上,才进一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陈贻惞先生在《孟浩然诗选后记》中说:“李、杜、王维都很敬仰孟浩然 。
很显然,除了人品,他们也不可能不多少受到这位开风气之先的前辈诗人的启发和影响,不可能不对他的成就表示应有的尊重 。
”此论颇为精到,“前辈”之说,一点不错 。
孟浩然比王维、李白大十二岁,比杜甫大二十二岁 。
从创作情况来看,以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去世之年计 。
孟浩然有近体诗199首,王维则不足80首,李白的创作总数也仅122首,杜甫这时仅有10首诗 。
其它岑参、高适、王昌龄的诗作也都不及孟浩然的一半 。
更何况,早在开元刘、七年的时候,孟浩然就已“有声于江楚间” 。
开元十年左右既名动京师,“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
“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
”俨然有诗坛第一人之概 。
可惜的是孟浩然这颗诗星陨落得太早了,他留给人们的遗憾太大了 。
由于他的去世所形成的空白让王摩诘痛哭:“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
”杜子美不只一次为之叹息:“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李太白所给予的最真诚地褒奖 。
下面,我们主要从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发展中的地位、孟浩然诗的艺术成就和孟浩然对其他诗人的影响几个方面,力求还原这位盛唐时期布衣诗人的风采 。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
陈贻惞先生在《孟浩然诗选后记》中说:“继陶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谢眺所发展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的,当首推孟浩然 。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东晋时代的陶渊明;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田园诗并在山水田园诗中抒发交游、酬唱之情的诗人,则是盛唐时期的孟浩然 。
是孟浩然将山水诗和田园诗熔铸在一起,即写山水又写田园;山水中有田园,田园中亦有山水 。
或者说是“以田园的情趣领略山水,又以山水的眼光观赏田园” 。
而且这山水田园中寄寓着诗人的形象和情感 。
这就使得山水田园诗更臻完善,成为诗国中晶滢透剔的明珠,永耀光泽的艺术珍品 。
山水诗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是在谢灵运手中完成的 。
那时的山水诗,以再现山水为主,重在描绘山水的真切面貌,仅在诗的末尾点缀一些玄言说理 。
诗中看不到作者的身影、思想、感情 。
后来的谢眺,对谢灵运的山水诗有所继承并有所发展 。
在对山水形态的描摹之外,加入了一些个人感情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或借景抒情,或因情写景,使山水诗开始清新起来 。
但是,诗中的景和诗中的情,二者还没有完美地统一,还没有或者说还缺乏形象的刻画 。
而这些,就给孟浩然留下了驰骋才华的空间 。
在孟浩然那里山水形象的刻划注重的是其意象,它同诗人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融合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