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词集 孟浩然诗词( 六 )


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 。
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 。
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 。
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 。
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
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 。
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 。
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 。
”又如《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 。
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
这些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 。
孟浩然的具体资料孟浩然(689~740) 中国唐代诗人 。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
曾隐居鹿门山 。
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 。
有诗名 。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
在此前后,他还曾游历扬州以及湘、赣、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滞留洛阳 。
开元二十二年(734),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其同去长安,为其延誉 。
但孟浩然不慕荣名,竟至期未去 。
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足一年而返乡 。
二十八年,他病疹发背,医治将愈,适王昌龄来襄阳,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
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者。
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自然浑成,韵致飘逸,意境清迥,空灵蕴藉,挹之不尽 。
孟诗以清旷 冲澹为 基调,但“ 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吟谱》)。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 。
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为南宋初刻本,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
...
孟浩然简介孟浩然简介: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唐代一位不甘隐居 。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
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
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