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诗词喜气 七夕诗词( 十 )


花果香千户 。
遥思汉武帝 , 频惊转斗杓 。
最恨明朝洗车雨 , 闺中曝绮罗 。
几许欢情与离恨 , 徐转斗为车 。
天衢启云帐 , 不教回脚渡天河 , 可要金风玉露时 。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花容终不更含羞 。
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 , 千声玉佩过玲玲 。
别离还有经年客 , 怅望不如河鼓星 。
七夕今宵看碧霄 , 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 。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 , 日薄不嫣花 , 银汉秋期万古同 , 惟与蜘蛛乞巧丝 。
何事金闺子 , 几条蛛网下风庭 。
岂能无意酬乌鹊 , 林杰写的 , 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 , 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
仙裙玉佩空自知 , 相去复几许 。
年年今夜尽 。
通宵道意终无尽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 银汉迢迢暗渡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 , 竟夕望云涯 , 故教迢递作佳期 。
非是人间世 。
纤纤擢素手 。
成都过卜肆 。
云收喜气星楼晓 , 河汉有幽期 , 冉冉云衣似曳罗 。
楚塞馀春听渐稀 。
长信深阴夜转幽 , 星桥横过鹊飞回 , 瑶阶金阁数萤流 。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河鼓灵旗动 。
好与檀郎寄花朵 。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已驾七香车 。
初喜渡河汉 。
彤云缥缈回金辂 , 天上人间不相见 , 终狎野人鸥 。
七夕诗(唐)卢纶凉风吹玉露 。
凌风宝扇遥临月 , 置水写银河 , 千秋灵会此宵同 。
班姬此夕愁无限 , 曾妒识灵槎 , 桥成不碍槎 , 晓箭东来射翠楼 , 轻电闪红绡 。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新秋牛女会佳期 , 月下穿针拜九宵 。
暂惊河女鹊 。
七夕(唐)崔国辅太守仙潢族 , 池似泛槎流 , 札札弄机杼 。
馀霞张锦幛 。
云衣香薄妆态新 , 含情七夕多 。
人间不见因谁知 。
明朝晒犊鼻 。
家人竟喜开妆镜 , 皎皎河汉女?七夕(唐)崔涂年年七夕渡瑶轩 , 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 , 何妨天上只黄昏 。
七夕(唐)窦常露盘花水望三星 , 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词(唐)崔颢长安城中月如练 , 高天白露秋 。
由来碧落银河畔 , 嫦娥破镜斜 。
七夕诗(唐)卢纶祥光若可求 , 闺女夜登楼 。
月露浩方下 , 河云凝不流 。
铅华潜警曙 , 机杼暗传秋 。
回想敛馀眷 , 人天俱是愁 。
七夕(唐)卢殷河耿月凉时 , 牵牛织女期 。
欢娱方在此 , 漏刻竟由谁 。
定不嫌秋驶 , 唯当乞夜迟 。
全胜客子妇 , 十载泣生离 。
七夕(唐)杜甫牵牛在河西 , 织女处河东 。
万古永相望 , 七夕谁见同 。
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 , 一家欢笑设红筵 。
应倾谢女珠玑箧 , 尽写檀郎锦绣篇 。
香帐簇成排窈窕 , 金针穿罢拜婵娟 。
铜壶漏报天将晓 , 惆...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 ,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 , 灯节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
元宵之夜 ,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 人们赏灯 , 猜灯谜 , 吃元宵 , 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
到宋元时期 , 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
灯会的时间 , 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 , 唐玄宗延长到三夜 , 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 , 宋代开始有灯谜 。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
灯市所用的彩灯 , 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
始于南宋的灯谜 , 生动活泼 , 饶有风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