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诗词点评 小渔村诗词( 四 )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 , 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
陆游题词之后 , 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 , 便怅然而去 。
陆游走后 , 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 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 , 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便失声痛哭起来 。
回到家中 , 她愁怨难解 , 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
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
此后 , 陆游北上抗金 , 又转川蜀任职 , 几十年的风雨生涯 , 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 , 他六十三岁 , “偶复来菊缝枕囊 , 凄然有感” , 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采得黄花作枕囊 , 曲屏深幌闷幽香 。
唤回四十三年梦 , 灯暗无人说断肠!少日曾题菊枕诗 , 囊编残稿锁蛛丝 。
人间万事消磨尽 , 只有清香似旧时!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 , 重游沈园 , 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 , 触景生情 , 感慨万千 , 又写诗感怀:枫叶初丹桷叶黄 , 河阳愁鬓怯新霜 。
林亭感旧空回首 , 泉路凭谁说断肠 。
坏壁醉题尘漠漠 , 断云幽梦事茫茫 , 年来妄念消除尽 , 回向蒲龛一炷香 。
诗人七十五岁时 , 住在沈园的附近 , 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 , “每入城 , 必登寺眺望 , 不能胜情” ,  , 重游故园 , 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 , 沈园非复旧池台 。
伤心桥下春波绿 , 曾是惊鸿照影来 。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 , 沈园柳老不飞绵 。
此身行作稽山土 , 犹吊遗踪一泫然! 烟雨沈园中 , 恍恍惚惚间 ,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 , 正缓步踱过伤心桥 , 踯躅在满地落叶中 。
已无蝉声 , 也无画角 , 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 。
诗人八十一岁 , 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 , 写下了: 路近城南已怕行 , 沈家园里更伤情 。
香穿客袖梅花在 , 绿蘸寺桥春水生 。
城南小陌又逢春 , 只见梅花不见人 。
玉骨久成泉下土 , 墨痕犹锁壁间尘 。
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一起 , 既表示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 , 犹有香如故” , 老而弥坚 , 至死不变 , 也寓示唐琬高洁的品行 , 坚韧的节操 , 更表现出两人的爱情 , 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 , 天荒地老 , 但不变依旧 。
诗人八十四岁 , 离逝世只一年 , 再次重游沈园 , 怀念唐婉 , 此情至死难忘 。
《春游》诗云:沈家园里花如锦 ,  半是当年识放翁 。
也是美人终作土 ,  不堪幽梦太匆匆 。
自知不久于人世 , 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 , 这一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 , 虽然仍自感匆匆 , 却赢得了天长地久 , 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
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 , 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 , 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
陆游临终前一年 , 再游沈园 , 写下最后一首思念唐婉的诗:《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 , 半是当年识放翁 。
也信美人终作土 , 不堪幽梦太匆匆 。
>>>>>>>>>>>>>>>> 唐婉 , 字蕙仙 , 生卒年月不详 。
陆游的表妹 , 陆游母舅唐诚女儿 , 自幼文静灵秀 , 才华横溢 。
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 , 与唐家订亲 。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 。
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 , 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 , 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 , 遂命陆游休了唐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