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报春的诗词 关于柳树的诗词( 五 )


所谓重叠式 , 即某一个或某几个数字在同一首甚至是同一句诗中反复出现 , 其中以“一”字的反复运用最为常见 。
如清人易顺鼎在《天童山中月夜独坐》一诗中前后相连的四句诗的相同位置使用了同一个数词——“一” , 而唐代诗人王建的《古谣》一诗中则反复用了八个“一”字 , 却都丝毫不给人重复罗嗦之感 。
其中易诗是这样写的:“青山无一尘 , 青天无一云;天上惟一月 , 山中惟一人” , 而王诗则为:“一东一西垄头水 , 一聚一散天边路 。
一去一来道上客 , 一颠一倒池中树 。
”清代另外两位诗人陈沆、何佩玉更是在一首诗中反复用了十个“一”字 , 且对仗工整 , 别具生趣 , 自然贴切 , 不给人雕琢生硬之感 。
其中 , 陈沆的《无题》诗描写了一幅渔翁在秋江月下荡舟独钓、怡然自得的生动画面 , 诗中有情有景 , 有人有物 , 有声有色 , 简直可以入画:“一帆一桨一渔舟 , 一个渔翁一钓钩 。
一俯一仰一顿笑 , 一江明月一江秋 。
”(有的人说此诗为纪晓岚所作 , 字句亦稍有不同:“一蒿一橹一渔舟 , 一个艄公一钓钩 。
一拍一呼一声笑 , 一人独占一江秋”) 。
何诗与陈诗形式相似 , 但意境不同:“一花一柳一鱼矶 , 一抹夕阳一鸟飞 。
”此外 , 像李白的“一叫一回肠一断 , 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元人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 , 三更归梦三更后 ”(《〔双调水仙子〕夜雨》)等诗句皆有类于此 , 而又各有其妙 。
所谓铺垫式 , 是指故意先用数字作铺垫 , 使诗的前半部显得通俗易懂、平淡如水;最后却用警句作结 , 使...
杨柳的诗句有哪些?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 , 舞烟摇水自因依 。
柳 【唐】李商隐 为有桥边拂面香 。
请君细看风流意 , 未减灵和殿里时 。
赋得江边柳 【唐】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 , 烟姿入远楼 。
影铺秋水面 , 花落钓人头 。
根老藏鱼窟 , 枝低系客舟 。
萦砌乍飞还乍舞 。
低叶已藏依岸棹 , 何曾自敢占流光 , 漠漠轻黄惹嫩条 。
萧萧风雨夜 。
杨柳 【唐】汪遵 亚夫营畔柳蒙蒙 , 更作章台走马声 , 隋堤曲直回 , 当轩杂佩垂 , 数枝烟雨属啼莺 。
临水带烟藏翡翠 , 莫遣佳人更折来 , 不教花作媒 , 高枝应闭上楼人 。
隋皇堤畔依依在 , 曾惹当时歌吹声 。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 。
解笼飞霭延芳景 , 不逐乱花飘夕晖 。
啼鸟噪蝉堪怅望 。
西园有雨和苔长 , 灞桥攀折一何频 。
谑柳 【唐】李商隐 已带黄金缕 , 仍飞白玉花 。
长时须拂马 , 密处少藏鸦 。
眉细从他敛 。
玳梁谁道好 。
夹岸笼溪月 , 兼风撼野莺 。
隋堤三月暮 , 飞絮想纵横 。
柳 【唐】罗绍威 妆点青春更有谁 , 青春常许占先知 。
亚夫营畔风轻处 , 轻只爱风裁 。
柳 【唐】李冶 最爱纤纤曲水滨 , 夕阳移影过青苹 。
东风又染一年绿 ,  楚客更伤千里春 。
如线如丝正牵恨 , 王孙归路一何遥 。
柳 【唐】李商隐 柳映江潭底有情 , 望中频遣客心惊 。
巴雷隐隐千山外 , 绕乱春风卒未休 。
五株名显陶家后 , 见说辞荣种者稀 。
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 , 暮来翻遣思悠扬 。
曾飘紫陌随高下 ,  敢拂朱阑竞短长 , 远村遥岸寄相思 ,  南内无人拂槛垂 。
游客寂寥缄远恨 , 暮莺啼叫惜芳时 。
晚来飞絮如霜鬓 。
香随静婉歌尘起 。
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 , 元亮门前日暖时 , 年年先翠报春归 , 隋主堤边四路通 。
秋柳 【清】王士祯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
他日差池春燕影 , 千丝万絮惹春风 , 偏拟映卢家 。
最爱青青水国中 , 莫愁门外间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