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的诗词 新时代湖湘文化诗词( 四 )
在这一方面 , 郭嵩焘与曾纪泽是先行者 。
湖南新政运动中所取得顶各项成果 , 可以看作是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最早尝试 。
在学习和宣传以及实施西方民主共和制度时 , 湖南人中不仅出现了杨毓麟、陈天华、章士钊等一大批文字宣传家 , 而且也出现了为民主共和的实现而浴血奋战的实干家 , 如黄兴、宋教仁等 。
袁世凯复辟帝制 , 奋起捍卫共和成果、护国讨袁的是湖南人蔡锷 。
当民主共和被后来的军阀政客偷梁换柱 , 仅仅变成一块空招牌时 , 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湖南志士又乘时而起 , 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转而以俄为师 , 把反帝爱国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 , 把爱国主义发展到了崭新阶段 。
三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 。
“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
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 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 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
这种文化交融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是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 。
其二是与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融 。
这里讲的不同地域 , 既包括湖南内部顶不同地区 , 也包括湖南以外的国内其它地区 。
其三是与不同学派之间的交融 。
杨昌济曾坦言:“余本自宋学入门 , 而亦认汉学考据之功;余本自程朱入门 , 而亦认陆王卓绝之识 。
”他甚至以子思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道并行而不相悖”为号召 , 希望“承学之士各抒心得 , 以破思想界之沉寂 , 期于万派争流 , 终归大海 。
”杨氏的这种认识和主张 , 充分表现了湖南文化顶开放精神 。
其四是与外国文化之间的交融 。
明末清初 , 大批耶酥会士来华 , 在传教布道的同时 , 也传授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 。
到了近代 , 曾国藩首倡清政府派遣出洋留学生 。
戊戌期间 , 谭嗣同等人摆脱传统束缚而大力提倡西学 , 甚至樊锥、易鼐等人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 , 黄兴、宋教仁等人探索民主革命的救国道路 , 易白沙、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于湖南新文化运动方向的探索 , 以及毛泽东等人后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尝试等等 , 都蕴含着博采众家、广为交融的开放精神和独立奋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近代的有毛泽东 , 曾国藩等 。
湖湘文化的兴盛期源于清末 , 湖南学者皮锡瑞曾写道:“湖南人物 , 罕见史传 。
三国时 , 如蒋琬者只一二人 。
唐朝开科三百年 , 长沙刘蜕始举进士 , 时谓之破天荒 。
”近、现代 , 湖南出现了“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的人才蔚起局面 。
到晚清 , 湘军出现以后 , 湖南人才辈出 , 冠居全国之首 , 达到鼎盛时期 。
出现了三个人才群体:一是在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 以陶澍、贺长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二是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 , 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蒋翊武为代表;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为代表 。
还找到几个远一点的 。
这几个行么 。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 , 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 它的历史源头是楚文化 。
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 。
在宋代 , 湖南道州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 , 他创建的理学 , 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 , 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形成的 ,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 , 开“三教合流”的先河 。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 , 是后来出现的“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 。
“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 , 曾在衡山山麓创办文定书院 , 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 , 安葬于湘潭阴山 。
- 端午节祝福的古诗词 祝福新婚的著名古诗词
- 现代感恩的诗词 感恩父母的诗词
- 一双英语单词 - 请求的的英语单词
- 东北大豆_大豆和黄豆的区别图片
- 描写春雨惆怅的诗词是 描写春雨的诗词
- 初秋 诗词 致辞 欢迎宴会致辞诗词
- 珍惜亲情的诗词 关于珍惜亲人的诗
- 形容精巧发饰的诗词 形容精巧细致的成语
- 暂时的分离 古诗词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 形容放不下过去的诗词 形容放不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