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 知乎( 二 )


又据《晋书阮籍传》记阮籍也曾于苏门 山巧孙登,想与他探讨“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 。
等他行至 半山,“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
”后代诗文乃用此 典咏颂隐士高雅出俗的情怀 。
唐?王维《偁然作六首》:“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
”唐?元稹《秋堂夕》“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 。
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
”元?赵孟缜《题 杨司农宅刘伯熙画山水图》:“疑听孙登啸,将无顾恺同 。

古代诗词中常山舌一词有何典故? 常山,指唐代颜杲 卿 。
颜杲卿为常山太守,故称 。
常山 在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境内安禄山反,顔杲卿起兵讨贼,城破被俘 。
新唐书?颜杲卿传“禄山怒曰:吾播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嗔 目骂曰,牧酱州牧羊揭奴耳,窍费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吾唐 世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 桥柱,节解,以肉瞰之 。
詈不绝 。
贼钩断其舌,曰:能复詈否?呆卿含 糊而绝 。
”后以常山舌为宁死不屈的典故 。
宋?文天祥《正气歌为张 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
”清?吕履恒《关门行》:“春天杜宇犹啼血,瓦棺 不朽常山舌,清?黄孙瀛《洋州行吊曾大令》:“使君一死且不辞,口中 况有常山舌 。

求一些带有典故的古诗词,越多越好是故意卖弄渊博 。
易水萧萧西风冷 。
《王明君辞序》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
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
另外,马上琵琶关塞黑,向河梁 。
其实也不尽然 。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
将军百战身名裂,醉明月 。
7 。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回头万里,故人常绝,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算未抵人间离别、“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 。
《史记》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 。
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
谁共我,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 。
3 。
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 。
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 。
5,在此无法一一列举 。
但在词中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 。
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 。
《诗经 。
燕燕》4...
古代诗词中孟光一词有何典故? 据《后汉书?逸民传》 记东汉梁鸿,字伯鸾,家贫,品行 高洁 。
同县有孟氏女,年三十不嫁:“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
”梁鸿闻后,前去聘婚 。
见孟氏女著布衣,操 作而前,梁鸿大喜,娶以为妻,并“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
”盂光与梁鸿结 婚之后,夫妇相敬如宾,同甘共苦 。
每次梁鸿劳作归来,孟光都已准备 好饭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弁 眉 。
”在中国古代,孟光被认为是贤?妻的典范 。
唐?王绩《山中叙志》“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
”唐?白 居易《赠内》:“梁鸿不肯仕,孟光甘 布裙 。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
”唐?徐夤《绿鬓》:“绿鬂先生自出 林,孟光同乐野云深 。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1)斑竹 湘把竹 。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
” (2)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
” (3)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
” (4)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