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意象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意象( 五 )


四、感慨险峻、亡国之情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
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
”子规相传为失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现亡国之悲 。
这里诗人已预感到亡国,内心悲痛惆怅万分,就借子规这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 。
总之,古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
杜鹃在古诗词中的悲情意象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 。
杜鹃残忍,专横,既不营巢,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把卵产在柳莺等鸟的巢中 。
杜鹃破壳后,便把雏莺一个个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鸠占鹊巢 。
《诗经?召南?鹊巢》有云:“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
”这鸠,就是杜鹃。
杜鹃鸟,灰黑色的毛羽并不美,可是文人对它的礼遇和尊重,恐怕任何鸟也不及 。
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 。
在《蜀志》中这样记截: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 。
杜鹃感人的渊源和“声声啼血”的哀鸣,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 。
杜鹃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
(一)古代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 。
这类作品最为多见 。
宣城见杜鹃花?李 白(唐)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 。
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 。
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动物类 猿猴:哀伤,伤感,春天的美好 。
折柳,天涯共此时,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失意,人生,晓风残月”三句 。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
2、高洁品格的追求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凄苦、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追求 鱼:自由,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 。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凄厉 。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漂泊 乌鸦,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
“旧时王谢堂前燕、事业的挫折 。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竹、卧听宫漏的情景、“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
2、梅,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 。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
二,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 。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故乡的象征 。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
莲:“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隔千里兮共明月 。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
“古人今人若流水: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