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知音诗词 琴台知音

琴台知音诗词 琴台知音

知音的故事古琴台 , 又名伯牙台 , 位于汉阳龟山西麓 , 月湖东畔 , 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 , 后屡毁屡建 。
清嘉庆初年 , 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 , 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 , 此文颇为时人称道 。
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
光绪十六年(1890年) , 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 , 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 , 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 , 规模不大 , 布局精巧 , 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 , 虚实开闭 , 移步换景 , 互相映衬 。
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 , 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 , 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 , 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
到古琴台游览 , 进大门 , 过小院 , 出茶院右门 , 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 , 门额“琴台”二字 , 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
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 。
再往前便是琴堂 , 又名友谊堂 , 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 , 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
...
关于武汉的古诗词赞武汉中华一锦城 , 长江从此流.琴台觅知音 , 首义第一枪.大桥跨两岸 , 东湖揽风光.江山无数城 , 武汉曲华章.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 , 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 , 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李白 东望黄鹤山 , 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 , 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 , 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 , 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 , 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 , 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 , 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 , 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 , 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 , 永悟客情毕. 余槌碎黄鹤楼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 , 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 , 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 , 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 , 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 , 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 , 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 , 与君烂漫寻春晖.江夏送友人李白雪点翠云裘 , 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 , 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 , 何以赠远游. 展开...
琴台杜甫尾联中"寥寥不复闻一句寓含哪些意蕴"结句“归凤求凰意 , 寥寥不复闻” , 明快有力地点出全诗主题 。
这两句是说 , 相如、文君反抗世俗礼法 , 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 后来几乎是无人继起了 。
诗人在凭吊琴台时 , 其思想感情也是和相如的《琴歌》紧紧相连的 。
《琴歌》中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 , 遨游四海求其凰 。
……颉颉颃颃兮共翱翔 。
”正因为诗人深深地了解相如与文君 , 才能发出这种千古知音的慨叹 。
这里 , 一则是说琴声已不可再得而闻;一则是说后世知音之少 。
因此 , 《琴歌》中所含之意 , 在诗人眼中决不是一般后世轻薄之士慕羡风流 , 而是“颉颉颃颃兮共翱翔”的那种值得千古传诵的真情至爱 。
...
谢荷花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 鱼戏莲叶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