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古诗词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 )


3. 语法复习——教材内容中的语言素材 。
(三)实例说明1. 词汇复习目标:复习单元中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拓展课文外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扩大词汇量重点难点:学会搜集、罗列、整理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词汇组织形式:小组活动在词汇复习中,依据话题所用词汇归类设计任务:A. 以某一单词为中心,以“蜘蛛网”形式写出与中心词相关的词汇如在复习8B Unit 6时,我要求学生6人为一组,以“ A Charity Show ”为中心词,以“蜘蛛网”的形式写出与“慈善义演”相关的词汇 。
B. 罗列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如在复习以“natural disasters”为主题的课文时,我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列出和“natural disasters”相关的词汇,写出词汇最多的小组获胜 。
该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各小组成员为了集体荣誉积极“贡献”词汇 。
有的小组列出:drought, hurricane, hailstones, landslide, volcano eruption等;有的列出了表恶劣天气的词汇;还有的则列出与灾难有关的形容词,更有的联想到我国四川发生的地震 。
最后查漏补缺,分享成果 。
C. 罗列单词并按要求归类在学习以“Friends”为主题话题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任务:(1)Write down the adjectives about one's personality /personal qualities that you think will make a good friend . (2)Write down the adjectives about one's personality /personal qualities that you think cannot make a good friend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出描述人的个性特点的形容词,并把这些词归类 。
他们把下列词汇归为第一组:kind, generous, hard-working, humorous, honest, helpful, quiet,funny, good-looking, clever, c
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 新建一小 李小明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 。
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 。
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
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 。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
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 。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
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 。
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 。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
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 。
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
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 。
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