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米字格古诗词 欧体九成宫原碑米字格( 三 )


柳字清丽刚劲,这种独特的书风被后人称为“柳体” 。
本书以米字格形式对柳公权楷书部首一百法进行讲解 。
全书分笔画介绍、部首介绍、独体字、复合结构、集字作品以及代表作品等六部分 。
本书适合于不同年龄的书法初学者入门学习 。
三是赵孟頫编辑本段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孙 。
这是个复杂的人物 。
他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却做着异族朝廷的官,虽然地位很高,实际并不受重视,心里很苦闷,只是一味地吟诗作画 。
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东坡、清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
除书法外,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熟谙道释 。
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
初学书法先练颜体还是柳体?无定论,拿出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读一下,喜欢哪种感觉,选择哪种体临摹 。
初学书法,甚至是学习书法多年,也不主张同时临多种字体(我是这种观点),一门深入,持久坚持 。
别人告诉你学习哪种字体,你定会问个为什么,如果从书家本身来说,能够被世人推崇至今的颜体、柳体字必然不分高下,没法取舍,所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选择,看着感觉和自己合拍,练习起来自然容易入贴 。
所以我个人认为,选择字体,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眼缘和感觉 。
学习书法无非从两方面研习,一者为笔法,二者为结字 。
前者主要从学习的字帖中每一个笔画当中进行揣摩,横竖撇捺,起笔运笔收笔都要学到精髓 。
后者从字的结构来理解,多读帖,认真理解下笔位置,笔画之间互相千丝万缕的关系 。
所以,不管学习哪种字体,你会发现,字体只是一种载体,真正的精髓在于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将古人的用笔的深意转化为自身用笔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
用我个人的经历为你讲解一下,9岁初学书法,老师的引导学习欧体,直到15岁通过练习欧体,努力学习笔法,后来写字的时候,脱离了字帖发现笔法可以保持,但是结字很难看,笔画拼凑出来的字很不好看,后来渐渐看的字帖多了,偶然见到了宋徽宗的字“瘦金体”写的夏日贴 。
一眼便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从那时开始便只临宋徽宗的帖子 。
不论笔法还是结字都进步很快,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徽宗用笔行笔的方式我个人接收的比较快,喜欢那种铁划银钩的感觉,这个无疑和个人性格也有关系 。
每个老师其实一定有一个他们一直在练的体,如果求人教字,他们只能告诉你学习的方法,如果你选择的字体和他练习的不一致,我认为他们能教会你的只能是如何临帖读贴的心得,实质性的练习还得自己好好练习,除非你选的体和他练得一样,那么贴中的具体临摹要点他能够传你,毕竟他专攻这个 。
都是自己手敲得,希望能帮助到你,记得我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去装裱作品,遇到几个年岁较大的书家,他们看见我写的瘦金体,不禁皱眉道:“怎么练个这么偏门的字体,然后又说了宋徽宗治国无方,他的字如何不及其他书家的字等等之类的话” 。
这时候,年数最大的老人,我们曾有过一面之缘,对这些人说“我教了这么多年的字,学生遍布天下,从来没有在学生的面前肯定或者否定哪一个学生的字,因为我们练字贵在修心养性,作为艺术品,字能让人赏心悦目,每个人有自己审美的方式和追求美的权利,作为长辈不能左右他们,只能告诉他们方法,如何接近这种美,并受用终身” 。
我至今也很感恩这位老人,你如果把练字功利化,把他想的过于拘谨复杂,那么其实丧失了我们练字的初衷,书写的过程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种与古人沟通,用笔墨纸砚去抒发自己心境的一种享受,希望你能够坚持下来,多看多学,在艺术的领域里没有绝对权威,我们可以求同存异,在规矩之中画出方圆,在规矩之外找到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