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 三 )


”(《朱子语类》)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 , 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
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 , 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 , 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 。
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 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 , 不事雕琢 , 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 , 传达出深厚的意蕴 , 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
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 , 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 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 , 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
简述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 , 虽不成系统 ,  但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设计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概括地看 ,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一、“ 坚而后论工拙”—以实用为根本中国古代设计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 。
这一点是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工艺家都十分强调和重视的 ,  “ 坚而后论工拙” 就是要求产品设计首先要有实用的价值 ,  其次才考虑好不好用 ,  最后才解决好不好看的向题 。
这与现代设计思想是相通的 。
比如 ,  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就强调 ,  制作椅子要讲究如何让人坐得舒服 。
他认为 ,  冬季和夏季的椅子做法要有所不同 。
对于茶壶 ,  李渔同样要求以人的使用为中心进行设计 。
他说“ 置物但取其适用 ,  何必幽渺其说 ,  必至理穷尽而后止哉凡制茗壶 ,  其嘴务直 ,  购者亦然 ,  一曲便可忧 ,  再曲则称弃物矣 。
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 ,  酒无渣滓 ,  一斟即出 ,  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 ,  星星之叶 ,  人水即成大片 ,  斟泄之时 ,  纤毫入嘴则塞而不留 ,  吸茗快事 ,  斟之不出 ,  大觉闷人 。
直则保无是患矣 ,  即有时闭塞 ,  亦可疏通 ,  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
” 〔1〕可见李渔十分重视产品“ 好不好用” 的问题 ,  这与现代“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十分吻合 。
二、“ 体舒神怡 , —实用和装饰互相促进实用与装饰是工艺品性能的两个组成部分 ,  二者只有巧妙结合 ,  才会使两方面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  从而使工艺品设计趋于完美 ,  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
但是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 ,  就会成为失败的设计 。
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工艺家很早就开始将工艺品的审美与实用相结合 。
中国陶瓷发展史就是一部装饰和实用互相促进的历史 。
陶瓷造型的不断变化 ,  最初多是出于增强、改变器具实用功能的目的 ,  与此同时带来陶瓷新的审美效果 ,  发展到后来 ,  出于审美考虑而对造型加以改进也就渐渐成为陶瓷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
陶工们把实用和装饰两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陶瓷工艺品 。
比如陶扇的足是由陶鼎的三足而来 ,  但在改进时 ,  为了在使用中扩大陶扁的受热面积 ,  缩短烧煮时间 ,  因而把三个实心的足改为肥大中空的款足 ,  在造型上给人以浑朴庄重的美感 。
此外 , 陶工们在许多器物上设置了方便使用的部件 , 如盖、钮、把手、高足等 。
这些部件的设计往往别具匠』臼 ,  如将某些部件设计成动物形状等 ,  体现了设计者追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设计观念 。
有的美学家还提出了装饰对实用有促进作用的观点 。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就有“ 青则益茶” 的说法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以镜子的制作为例阐述了装饰对实用的促进作用 。
他说“ 古人铸鉴 ,  鉴大则平 ,  鉴小则凸 。
凡鉴洼则照人面大 ,  凸则照人面小 。
小鉴不能全观人面 ,  故令微凸 ,  收人面令小 , 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