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保健的古诗词 养生保健的打油诗

关于养生保健的古诗词 养生保健的打油诗

描写养生的古诗词养生诗词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
―――《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 。
―――《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 。
―――《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
―――《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
―――《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 。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
―――《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
―――《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
―――《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 。
―――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
―――《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
―――《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
―――《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
―――《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
―――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
―――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
―――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
―――《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 。
―――《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
―――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