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关于王昭君的诗词 关于王昭君的诗词( 六 )


你瞧,这难道比你原来写的少了任何意思吗?可见你有多罗嗦!而且你貌似是要写古体诗的,而古诗很少九言的 。
这样一改,起码在字数上像是个七绝的结构,看着更像诗些 。
你说这是七言的民谣或打油诗,也还说得过去 。
二、不合格律 。
古诗的格律除了字数外,有压韵和平仄的要求,这样才有音韵感 。
毕竟诗,是一种介于文学与音乐之间的艺术 。
平仄很难,确实现代人很难像训练有素的古人那些把平仄运用纯熟到不影响意境的地步,你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行 。
但压韵还是必须的吧?哪怕写个儿歌或者歌词还得压韵呢 。
你这样起码把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压同一个韵,这就更像诗了 。
你也不用走平水韵什么的,只要按汉语拼音的韵母即可 。
三、太过直白 。
你这诗的主题思想就是“红颜薄命” 。
但你第一句就直眉瞪眼地写出来了,读者还有什么可琢磨的余地呢?诗贵在言外之意,而你半点想像的空间都没给读者留,就表怪人家看了觉得无趣了 。
四、没有意境 。
诗需要给人营造出某个生动的画面,这才能触发读者强烈的共鸣和深切的感动 。
好诗还得有“诗眼”,画龙点睛地把诗意提高一个档次 。
而你只是说了别人说过N遍的道理,了无新意 。
我给你的建议是,多读好诗,读多了不仅对诗的审美情趣提高上去了,而且对诗的独特表达方式也能心领神会了 。
而且建议你先不要拘泥于古诗的形式,不妨先从新诗入手,逐渐熟悉诗的修辞方法 。
比如,我可以把你这首诗改成这么一首现代诗: 春潮, 落了桃花, 肥了鳜鱼, 绿了江南 。
浣纱溪的碧波, 可曾记得那惊鸿照水的容颜? 梦里乡关何处, 几重水, 几重山 。
秋风, 扫了红叶, 送了鸿雁, 也吹黄了塞北的草原 。
戈壁滩上叮咚的驼铃, 少了出塞曲的琴弦相伴 。
记忆中的汉家宫阙, 相见难, 别亦难 。
数不尽的是繁华, 忘不掉的是家园, 逃不了的是命运, 留不住的是红颜! 尘封的丹青史册, 随手翻, 随声叹 。





我按你的意思随意改的,没怎么修饰,可能谈不上什么好诗,但我敢说这里没人敢说这不是诗!你不妨琢磨下,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段和哪些典故 。
还是那句话,诗读多了,自然就会写了 。
求写王昭君的诗词,及抒发的感情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
----刘长卿《王昭君歌》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 。
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 。
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