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节日诗词 节日的诗词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 ,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 , 灯节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
元宵之夜 ,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 人们赏灯 , 猜灯谜 , 吃元宵 , 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
到宋元时期 , 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
灯会的时间 , 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 , 唐玄宗延长到三夜 , 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 , 宋代开始有灯谜 。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
灯市所用的彩灯 , 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
始于南宋的灯谜 , 生动活泼 , 饶有风趣 。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 , 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 , 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 , 巧立名目 , 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 , 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
据载 , 古代“墓而不坟” , 就是说只打墓坑 , 不筑坟丘 , 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
后来墓而且坟 , 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
秦汉时代 , 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汉书.严延年传》载 , 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 , 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 , 宜许上墓 , 编入五礼 , 永为常式 。
”得到官方的肯定 , 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 两阳相重 , 故叫“重阳” ,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 , 或登高以锻炼体魄 , 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
重阳这一天 , 人们赏玩菊花 , 佩带茱萸 , 携酒登山 , 畅游欢饮 。
九月重阳 , 天高云淡 , 金风送爽 , 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 , 因此 , 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 , 无高可攀 , 就防止米粉糕点 , 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 , 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 , 饮菊花酒 , 吃重阳糕等风俗 。
茱萸 , 也叫越椒 , 是一种重要植物 , 气味辛烈 , 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 , 登高一望 , 草木山川 , 尽收眼底 。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 , 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
赏菊 。
菊花 , 又叫黄花 , 属菊科 , 品种繁多 。
重阳时节 , 正值菊花怒放 , 饮菊花酒 。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 , 登山饮菊花酒 。
”据说古时菊花酒 , 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
九月九日这天 , 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 , 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 , 然后一齐用来酿酒 , 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
传说喝了这种酒 , 可以延年益寿 。
从医学角度看 , 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 , 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
插茱萸 。
茱萸 , 又名“越椒”或“艾子” , 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 吃重阳糕 。
- 衣字开头的诗词 论开头的诗词
- 侠骨诗词 侠骨丹心
- 苏轼必考诗词鉴赏 苏轼诗词鉴赏
- 歌颂邢台的诗词 歌颂十九的诗词
- 关于暮色月色的诗词 关于荷塘月色的古诗词
- 儿远行母担忧的诗词 父母送儿远行诗词
- 古诗词120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0
- 张泌咏芍药诗词 咏芍药诗词
- 照片在诗词中同义词 诗词的同义词
- 利字开头的四字诗词 四字开头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