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剑的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 三 )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
一般说来 ,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 , 写兄弟之情 。
意境豁达开朗 , 意味深长 , 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 , 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 ,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 , 黄花地 , 西风紧 , 北雁南飞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情景相生 , 其情不堪 , 成千古绝唱 。
3. 莼羹鲈脍 。
典出《晋书·张翰传》 。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 , 因见秋风起 , 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 , 便毅然弃官归乡 , 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 , 雁山瓯海土生香 。
眼前点点思亲泪 , 欲试鱼生未忍尝 。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
4. 双鲤 。
鲤鱼代指书信 , 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 , 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 , 中有尺素书 。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 , 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 , 隔水高楼 , 望断双鱼信 。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 , 曾贻双鲤鱼 。
”此外 , 还有行为类意象 , 如“捣衣” , 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
月下捣衣 , 风送砧声这种境界 , 不仅思妇伤情 , 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 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 , 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 , 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 , 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 。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 , 三更归梦三更后 。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
2. 芭蕉 。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 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 , 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
3. 流水 。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
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扁舟 。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 蜀江春水拍山流 。
花红易衰似郎意 , 水流无限似侬愁 。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 。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 , 迢迢不断如春水 。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 , 流不尽 , 许多愁 。
”4. 猿猴 。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分析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 , 诗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 , 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比较固定的内涵 , 负载着特定的情感 , 作为经常要赏鉴古代诗词的高中学生 , 我们不可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