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欣赏 诗词创作( 八 )


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 。
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
春望诗词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
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
形容创作的诗词

【诗词创作欣赏 诗词创作】

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