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镇湖诗词 苏州镇湖( 五 )


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 。
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 。
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 。
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 。
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 。
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 。
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 。
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 。
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 。
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 。
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 。
著名书法家 。
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 。
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 。
人们尊为“草圣” 。
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 。
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 。
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
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
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 。
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 。
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 。
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 。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 。
著有《韦苏州集》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
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 。
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 。
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 。
”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 。
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 。
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 。
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 。
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 。
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 。
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 。
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 。
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 。
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 。
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
范成大(...
找写桥的诗词.....................渡船桥: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北侧联: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
东溪桥: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
梅县桥溪村: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