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高山意境的古诗词 高山流水的意境描写( 八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 , 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 。
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 , 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 , 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 , 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 , 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 , 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 。
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 , 那儿寂寥无人 , 只有草木虫鱼为邻 , 《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 。
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 。
在陶渊明看来 , 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 , 不必躲进深山老林 , 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
不妨说 , 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 , 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 。
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 , 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 , 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 , 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 , “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 。
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 , 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 , 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
2、苍茫境界:独立天地间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 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
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 , 环顾空旷的四野 , 原本豪侠的他 , 竟悲怆地哭了 。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 , 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 , 让生命的利齿 , 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
“念天地之悠悠” , 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 。
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 , 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 。
狂喜与悲哀同样大 , 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 , 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 , 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
如勾的残月 , 颤颤巍巍向西滑落 。
独坐秋夜 , 陈子昂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
面对这无始无终的时间 , 环顾这无边无际的空间 , 在这静寂的秋夜 , 他聆听着生命之壶倒计时的嘀嘀嗒嗒 。
茫茫的宇宙中 , 匆匆几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么?古人不见今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
是啊 , 宇宙是万物的旅馆 , 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
人生真的如草 , 如蓬 。
渺小的自我 , 又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 , 千百年来 , 多少志得意满的墨客骚人 , 在陈子昂的面前 , 在他永恒的悲怆面前 , 诗囊空空 , 一贫如洗……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 , 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 , 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 , 他被称为“诗佛” 。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
在生命的过程中 , 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 , 你勇往直前 , 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 , 没法走下去了 , 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 , 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 , 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 , 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 , 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 , 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 , 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
4、宇宙境界:站在天问的高度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 , 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