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鸳鸯的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12)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 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 咏物所言之“志” ,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 就是“意象” 。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 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 , 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反之 ,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 ,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 , 领会诗歌的主旨 , 进入诗歌的意境 , 感知诗人的情感 。
所以 , 诗歌的阅读鉴赏 , 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 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
下面 , 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 , 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 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
一般说来 ,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 , 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露总是白的 , 但今夜更白 , 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 , 但故乡更明 , 因为忆弟思家 。
诗人以幻作真 , 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 ,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 , 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 , 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 , 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 但作为傲霜之花 , 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 , 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
古诗中的文学意象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 , 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 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 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 慎勿作桃李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 , 李白写诗规劝他 ,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 ,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 , 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 , 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 , 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 , 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 一点芭蕉一点愁 , 三更归梦三更后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
其他如“一叶叶 , 一声声 , 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 , 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 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