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园的诗词 柳园南站到敦煌的班车( 六 )


因性真直率,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己 。
《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 。
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 。
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 。
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 。
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 。
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
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元好问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
如果说陶渊明开寄意田园山水之先河,与陶同时代而稍后的谢灵运则开模山范水、雕缕字句的先河 。
谢灵运山水诗句秀辞巧,如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诗意,感悟语...
推荐诗歌(古诗),要说明作者和推荐的理由,要两个 一 代 人作者 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鉴赏: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 300年前干净利索地挥剑截断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 。
然而,300 年来,诗人们却广撒物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林” 。
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 。
《一代人》似乎就是一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是“文眼”,颇值玩味 。
我们知道,“黑”其实不是色彩,所谓的色彩均是物体对各种光波反射的结果,如果不反射,便成了黑 。
当然,没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漆黑 。
因此,“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 。
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 “给”的,是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 。
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 。
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
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对黑,对黑夜的庞大淫威报以深沉的否定 。
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 。
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 。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 。
从作者的生活历程看,诗中的黑夜似乎是“十年浩劫”,“一代人”当然是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 。
然而,诗毕竟不是历史,诗的容量常能凭借艺术的魔力而无限扩大 。
如果超越时空的话,我们便很容易在屈原、杜甫、鲁迅等等不同时代的人物身上,看到“一代人”的形象,他们都在“黑夜”中生存,他们都具有特别敏锐的“黑色的眼睛” 。
《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一种性格,可以说,这也是一首“性格诗” 。
它汇集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字中,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 。
果然引爆了同代人的情感!《一代人》真是一枚神奇的“雷管” 。
(王雪奇)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
——顾 城【鉴赏一】《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
“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
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