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江岸的诗词 江岸区后湖街幸福村( 三 )


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 。
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 。
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
像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像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 。
不然,就不会如此消瘦 。
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间加一个“空”字却另有深意 。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 。
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 。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不能不哭,不能不泪流满面 。
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
描写女子持家待守男子归来的幸福生活诗词,古诗词,很唯美的,再求...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这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犹如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浓郁的情感,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至倾倒 。
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
该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细腻的情感 。
但是,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情感中也渗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 。
面对如此美丽的图画,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而许真的是“乐极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江月是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 。
是谁站在江畔,第一个惊诧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耀到人间呢?恐怕已无人能说的清楚 。
毕竟,人的一生太短暂,太短暂了!人要和时间赛跑,终究是要失败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 。
人类一代代永无穷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暂的表现吗?而明月却年年相似,这江月为什么会年年依旧呢?可能象世上的离人一样,也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到来吧!“不知江月照何人”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的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 。
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看到大江东流 。
这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多么象消逝着的光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
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青春感伤的情思贯穿全诗,创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 。
但是全诗的关键还在后文对思妇的描写,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 。
但她仍相信,虽然两人相隔异地,不能声息相闻,但此时一定会共对明月寄托相思 。
南朝《子夜四时歌*秋歌》中有过这样的名句: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说托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给远方的亲人 。
而在这首诗里,把托月寄情变成“愿逐月华流照君”,感情更为强烈,要求也更为迫切 。
这里的“逐”字把思妇那种深沉,执着,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更形象,更具体,更传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动感 。
由此可见,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体现出初唐的时代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