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江岸的诗词 江岸区后湖街幸福村( 四 )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首诗也有一定的缺憾,没有完全脱尽六朝形式主形式主义的影响 。
但该诗中从众多色彩鲜明的形象中所抒发出的棉邈深挚的情感,同样使人产生心灵的惊悸,特别是对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赏析,更能引发读者的一番深思和感悟 。
这也正是诗人技高一筹的表现,使景情理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番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理解和感受 。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的读者为之倾到 。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竞成大家” 。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文人学士漂泊离乡而失意苦闷的心境 。
在春江花月的夜里,诗人面对着美好的景色,不仅产生了宇宙无尽,人生苦短的感慨,想到楼头思妇,天涯游子等人生坎坷,具有极深的社会意义 。
所以为历代传诵,主要有三种原因:一,在任何社会中总有无数有才之士被压制,他们为了实现人生的抱负,到处飘泊,苦苦奋斗而难展其志,面对无限的宇宙感受到人生的眇小与短促 。
这种人生旅程中的失意,在历代社会中不得志的文人学士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从而引起了读者的思想共鸣 。
二,春江花月夜本是陈后主的淫靡的宫休诗,诗人借用旧题,却一洗淫靡之气,而反映历代社会中普遍性的社会性问题,在文学史上具有积大的作用 。
三,它用清丽的笔调描写景物,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 。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艺术境界 。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流滚滚,海潮不息,江海相连,一轮明月随着腾生的潮水涌现出来 。
这里的“海”是虚指 。
江潮洁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恢伟 。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
一个“生”字,就赋于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
接着,诗人又描绘出月光下的种种美景 。
“江流”两句实写郊景,“空里”两句虚写月光,整个宇宙山川笼罩于皎洁的月辉之中 。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那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湾湾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
同时,又巧妙的交待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
中国古诗词的内容“中国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