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江岸的诗词 江岸区后湖街幸福村( 六 )


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 。
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
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 。
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 。
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
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 。
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
遥思远忆 。
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 。
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 。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 。
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 。
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 。
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 。
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 。
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 。
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 。
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 。
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 。
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 。
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 。
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
质朴而深情 。
问讯梅菊 。
“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 。
”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
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 。
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
关于山水的优美句子描写山水的优美语句: 1、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
2、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
3、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
4、第二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却发现经过一夜风雨的玉苍山,竟是如此的美丽:蓝蓝的天空下,阳光明媚,参差不齐的山头上遍布着神态各异的石头 。
昨夜的那一场雷雨,昨天的那一场烟雨仿佛就是早已化为灰尘的梦境 。
5、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 。
6、浩渺的江面,烟波荡漾着山形塔影 。
7、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
8、江水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奔腾而下;奔腾叫嚣的江水,如瀑悬空,砰然万里 。
9、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 。
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 。
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 。
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
10、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
11、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
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
12、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
13、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