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江岸的诗词 江岸区后湖街幸福村( 五 )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
赏析怀古的重要一环,是怎样把今和古联系起来 。
苏轼望着波祷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古以来那些才华出众的人物都已随同时间流逝而消失,犹如被源源而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 。
于是,他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
大江即长江 。
这里用“大江”,除去由于声韵的要求外,也显得更有气魄 。
“千古”,指久远的年代 。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来的战争遗迹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故”,旧的 。
“垒[lěi]”,指营盘 。
“人道是”,据说是 。
“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岁就当了将军,当时吴国人称他为周郎 。
这三句词说,在那古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赤壁 。
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
那么,作者当时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吓人的大浪头,拍打着江岸,激起的浪花象无数堆耀眼的白雪 。
面对着这雄伟的景象,难怪作者要赞叹不已:既赞美这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英雄豪杰 。
关于爱国思乡的诗句思乡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行行重行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上.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
触景生情 。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
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

【幸福美丽江岸的诗词 江岸区后湖街幸福村】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 。
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
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 。
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