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三 )
然而就乡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讲求实效的还是坚持训练学生用“释、换、猜、调、补”的学习方法直译古诗词,让其成为学习习惯,终身受用 。
1、释——查注释、解注释、看注释 。
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 。
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尝试自己直译诗句,通晓诗句的意思 。
2、换——古今词对换 。
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时,让学生查字典,学生找到词条:把东西展开或铺平!联系诗句大致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给“铺”组词,学生很快想到了铺天盖地(把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铺”换成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铺天盖地”,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长的茂盛、草野辽阔的意境) 。
3、猜——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 。
如在教学十一册《泊船瓜洲》这首词 。
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时,让学生推测其含义,有的说是“隔开” 。
于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隔开”,也可解释为“间隔”,两个意思都能表现出京口和瓜洲的距离 。
4、调—调换顺序,即古诗词句中的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语句的顺序不同,需要调换才能正确直译,比如在《绝句》一诗中,理解“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应调换为“门泊万里东吴船”,翻译为“门前停泊着行了万里的东吴来的船只 。
”5、补—补白,即在直译古诗词遇到意义跳跃性大,意义含蓄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补充意思,补充含义 。
如在古诗《泊船瓜洲》中,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时,如果设有补白的话,学生可能对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名,机械地理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不会明白其含义及作者心里的想法 。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补白: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闻,作者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文教学 一、古诗教学基本模式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 。
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 。
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
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分六步进行: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
二、古诗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 。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
如:今天马老师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 。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
就像孙老师执教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八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七律诗”板书课题 。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 。
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 。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
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
像今天的马老师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 。
”孙老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红军长征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
- 幸福 优美的诗词 优美的古诗词
- 关于龙眼的古诗词 关于龙眼的作文
- 公益广告诗词 公益广告
- 贡献古诗词 边际贡献
- 人参的古诗词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 形容男孩长大诗词 形容女儿长大的古诗词
- 结婚证上的诗词 关于结婚美好的古诗词
- 关于坚守的诗词 关于坚守岗位的古诗词
- 祝学业古诗词 学业有成祝福语
- 古诗词平仄怎么用 古诗词平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