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六 )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感受,去理解诗意,感悟诗意,初步从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
关于内容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
为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比如《古诗三首》的《泊船瓜洲》及《秋思》都是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快速地进入课堂,在课堂的教学基础上,我们可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每一举动都有深层的含义,读中悟 。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出每一行诗中不懂的字词,读读议议,借助翻译,体会每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
比如《游山西村》古诗颔联当中的“足”字体会了村民们对作者的热情款待,尾联当中的“柳暗”、“花明”描绘的是柳树和花儿茂密的景色美,从而体现作者的心情转变的过程,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在课程标准新的理念下,应提倡“自主 。
再比如《题西林壁》当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站在教室不同的位置观看校园的一角,感受不同的角度视野也不尽相同 。
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分析词意,为体会情感奠定基础 。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送别友人前往阳关,没有任何的电子通讯设备,一离别不知何时再相见 。
新课程指出 。
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更深入的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 。
综上所述,设身处地体会情感 。
诗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
一 。
因此,在课堂上,多实践 。
结合角色扮演,更深层次地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并结合诗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古诗词不仅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而且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用语文,在语文课堂中联系生活 。
不仅可以从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 。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当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可以从诗歌的主题内容出发,每一处景色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多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
精心设计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吟诵古诗文的热情,让琅琅上口的古诗词诵读充满校园、反复读中思,入情入境体会蕴意古诗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字都有绝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中悟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
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
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 。
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 。
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 。
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 。
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
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
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 。
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