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五 )


简而言之,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中的主要方法,指导朗读时必须要有目的(不是光把诗背熟),要循序渐进 。
既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又陶冶了情操 。
二、巧妙分析,理解诗意 1、借助历史,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 。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 。
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我们便可以正确理解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并不是南宋的繁华景象,而是苟且偷安的证据;“西湖歌舞”并不是升平气象,而是亡国之音;“游人醉”并不是对太平盛世的陶醉,而是乐不思蜀的醉生梦死之态 。
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适当补充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还可锻炼学生课外积累能力和自学能力 。
学生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
2、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分析 。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 。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 。
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赦,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 。
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 。
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 。
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 。
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 。
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
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
三、适时拓展,提高能力 。
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
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一诗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蝶和莺,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 。
学习完这首古诗后,我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把学过的《春晓》,课外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境中,再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
四、古诗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
古诗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
教师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 。
教材入选的古诗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程度而选定,容易理解接受的五言或...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分享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课浅薄见解,可以结合主题内容进行谈话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关于作者导入,当介绍王维的时候 。
引导学生读中思、抓住关键词快速理解诗的语言,王维既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画家,走进情境中去,以自己的体验,可以从他的绘画作品切入 。
二,再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隶属于送别诗,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引发学生思考在远古时代,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