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谈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文化十二讲》的读后感大全( 二 )


道和术也有差异,术是指技术,更针对物;而道则是教人,教育是道而非术 。道分大道与小道,盗亦有道,中国文化重道不重术 。

“人之初,性本善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 。”人有人性,物有物性 。
性偏向于情感,故常称“性情” 。一切行为发源于自己的性,而归宿于自己心上,便完成为己之德 。性是先天的,德是后天的,故又常称“道德” 。
三不朽
从中再结合到个人,如何将传统文化在自己的生活中力行 。人称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在己,立功在时,立言则最难 。中国几千年的时间也只有一孔一孟,立功则需要外部条件相配合,而立德则在于自身,孝父母、忠义礼等,所以古人将立德奉为第一位 。
而如今却把这顺序颠倒了,人人想要发挥自己一套理论思想,一心向外部争取条件,结果还是自己做不了主,徒增苦痛 。所以在自己眼前,就算整个世界不好,只要把自己做好,利用自己的三达德(智、仁、勇)来履行实践五达道(父母、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各位就请从眼前的五伦做起吧!
中庸之道
《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何为中庸,其实也是我个人生活中比较会在意、想去了解的问题 。所谓我理解的中庸绝对不是把事情单纯的和稀泥,调和折中,而是取其最优解 。“极高明而道中庸”,正如射箭,射近射远皆是不准,只有靶心才是正中 。
钱穆先生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做解析 。真善美是谓西方人的说法,所谓极致的善 。而中国人的思维是不取极端,世间并非两重世界,而是一条线,两端皆在同一线上 。现实人生没有至善,也没有极恶,如上帝与恶魔、天堂与地狱 。所以无论你站在哪一端,只要心向善,动一步或一念向善,便是善;若原来是靠近善的一面,只动一念向相反方向,便是恶 。所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讲善恶也应在人生中的每刹那、每秒之每动念上区分,社会之中职业有高下而品格无高下之分,只要能尽职便是高,能尽到机智便是圣人 。
全书通读下来先生不以学术为目的,只以个人之思考推广中国之文化,每章读至片尾,颇有发人奋进之劲 。回看五十年前钱穆先生在台湾的演讲,仍能感受其时代之独特性 。
钱穆先生一生最后的手笔是这么写的,他认为,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天命与人生是合一的,不能分开谈,“人生最大目标、最高宗旨,即在能发明天命 。孔子为儒家所奉称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颜渊以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离于天命远近为分别 。这是中国古代论人生之最高宗旨,后代人亦与此不远,这可说是我中华民族论学分别之大体所在...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趣,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