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赢回来

多年前,高尔基跟好友列宁聊起自己的童年往事 。
待他讲述完毕,列宁的眼中早已饱含泪水 。
列宁对高尔基说:“我的老朋友,在这一切写下来吧,这是多么富有教育意义!”
于是,高尔基记录下了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国为大背景,自己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
在《童年》这本书中,高尔基化身为主人公阿廖沙,在尘世之间,艰难生存,苦中作乐 。
生在一个残缺的家庭,处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人就应该无可救药地沉沦下去吗?
阿廖沙用自己的经历,传递给人们的答案,掷地有声:
我们无法选择怎样的出身,但却可以选择怎样去生活 。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完全可以靠自己赢回来 。
高尔基《童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赢回来
文章图片

高尔基《童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赢回来
文章图片

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 。
书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惨的,3岁那年,父亲因意外离世,懵懂的他,瞬间成了半个孤儿 。
母亲太过悲伤,基本无暇顾及他,便把他送去了外婆那里 。
而这,仅仅是他噩梦的开始 。
在阿廖沙的印象里,外婆家中几乎从来听不到笑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总是大声嚷嚷,互相威胁、吵闹 。
外公是以前在伏尔加河做过纤夫的莽汉,后来开了染坊,哪怕小有所成之后,暴脾气却丝毫未改 。
有一次,阿廖沙偷偷把家中的桌布染成了深蓝色,就遭到外公的一顿毒打 。
他因此生了一场大病,一连好几天,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
两个舅舅是十足的败家子,他们为了分家,时常在家中大打出手,甚至幻想着杀了自己的父亲,好继承家产 。
原本应该是阳光快乐的童年,在阿廖沙看来却充满黑暗与窒息 。
这部书的评论区里,无数网友对阿廖沙的经历感同身受:
我的父亲脾气十分暴躁,在家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稍不顺心,就对我大打出手;
我一直辗转寄居在亲戚家,习惯了看别人脸色,从不知道爱和温暖长什么样;
我父母的眼里,只有钱,我能拿出钱的时候,我是他们的女儿,拿不出钱来的时候,他们便嫌恶我,比看见苍蝇还恶心 。
一桩桩,一件件,看得人触目惊心 。
傅首尔曾在《奇葩说》里讲:“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人含着一口痰出生 。”
有一个很扎心的现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 。
有人生来就带伤行走,终其一生也无法治愈 。
有的人幸运得到救赎,却始终抹不去那一缕晦暗的底色 。
无法选择自己出身的我们,跌跌撞撞,逆风而行,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