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赢回来( 三 )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赢回来 。
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
不是每个创伤都是灾难,除非你允许这个灾难发生 。
落在我们头上的境遇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 。
书中有这么一个人,她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父亲,跟着穷苦的跛子母亲四处乞讨,周日就到教堂门口等着别人的施舍 。
十岁之后,母亲不好意思带着她要饭了,便开始教她学习织花边 。
很快,她就成了她们那一带织花边的能手,有了独立谋生的底气 。
嫁了人之后,她认真地爱着她那暴脾气的丈夫,用心照顾着家中的每一个孩子 。
命运苦厄中,她的心中却一直住着一位仁慈的上帝 。
这个人,便是阿廖沙的外婆 。
在阿廖沙昏暗晦涩的童年里,外婆是最温暖鲜亮的一抹底色 。
她会编温暖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外孙,会对街边流浪的人,施以援手 。
乐观坚韧的外婆让年幼的阿廖沙懵懂地意识到: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却可以选择怎么样去生活 。
昏暗的时日里,阿廖沙也如饥似渴地从周围汲取成长的养分 。
在温柔的外婆身上,他学会了对他人温柔以待;在孤苦伶仃的房客身上,他学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
天气晴好的日子,他与童年玩伴,串街走巷拾破烂,以此补贴家用 。
遍地污泥的生活中,阿廖沙和他的外婆,凭着强大的信念,在忧愁压抑的空间里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星 。
书中的阿廖沙的境遇,也是高尔基真实的童年经历 。
他在回忆起自己过去的悲惨遭遇时,感慨道:
童年的苦难,会教会你成长 。
高尔基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 。
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他就开始在社会上流浪,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但一直对阅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
漂泊的底层生活,人们的困境与挣扎,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最终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
作家廖一梅曾说:“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 。”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根,但并不是一个人的宿命 。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但那并不是全部的我们 。
我们起初弱小,但总会长大,那些让我们受伤的地方,最终会长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

东野圭吾曾说: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一切无从选择,命运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只有尽力打好它 。
真正勇敢的人,即便命运给了一副烂牌,也能将它打乱重组,最终打出王炸 。
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被外界所打败,而是为了战胜原本怯懦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