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历史学古诗》读后感精选( 二 )


在《顺着历史学古诗》中,蒙老师以其深厚的学养,把能够反映当代精神的,公认的10首好诗选出来,其探幽入微、风趣幽默的点评,让人读着读着,就入迷了 。
遵循顺着历史学古诗的脉络,本书在选诗方面,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而选,从春秋战国到元明清等朝代;而在内容上,通过《登鹳雀楼》讲唐朝整体的进取精神,以《春望》讲朝代的转折及更迭等 。
蒙老师是如何点评古诗的呢?在首篇分享的古诗《诗经.卫风.木瓜》时,蒙老师简洁地说,这首诗有三个好处 。
第一,结构好 。不仅运用复沓的写法,还跳出四言诗的格式,加减了虚词,让配乐演唱的时候,诗句产生缓-急-缓的节奏,起伏错落,更具音乐感 。
第二,意思好 。由诗演化的成语“投木报琼”其实是蕴含了古今都适用的日常人际交往原则,并点出这首诗的重点“不在于礼尚往来,而在于重义轻利” 。
第三,引申好 。从小伙子写给姑娘的情诗场景,引申到其他场合,并指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是传递了“黄金有价,情义无价”的道理 。
若不是得蒙老师的指点,我们或许就仅停留在诗的朗朗上口,在意诗词的格律和意思,却不去领悟每首古诗渲染的独特意境,更不会理解了诗的具体意思之后,再进行深入分析了 。
本书在全面理清中国历史与诗歌流派的基础上,牵引着读者回到历史现场,去了解诗歌背景,了解复沓、起兴、意象等手法运用,还有流派、成语、典故等知识,让人能快速读懂诗题,深刻体会出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
李杜诗篇,辉耀古今 。中华璀璨文化是建立在古文化的基础之上,如今的语言、文字、行为、道德、学说中,都有古诗词的基因 。我们在营营役役,忙忙碌碌的生活里除了上网刷视频外,吟诗歌赋也不失为一种乐趣,顺着历史学古诗,最美的风景常在你心间 。
《顺着历史学古诗》读后感(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通读之后,爱不释手,意犹未尽,产生了久违的不忍卒读之感 。
中国的诗词是多么美好,是先人们留下的传家宝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多少战火和动荡的洗礼,太多宝贝被毁灭了,诗词通过文字的魅力传承了下来,是为数不多的目前能见识到的文化瑰宝 。只是古代太遥远了些,经过晚晴和民国时期的语言文字改造,以及文革造成的文化大断层,好多诗词中的字词和如今大不相同或者极少使用,造成解读起来就像破译密码一样 。而且诗词是经过文字推敲和提炼之后高度浓缩的产物,如今社会人心浮躁,能静下心来解读与品味诗词之美,真的需要时间和耐心 。
要解读密码或者代码,只看代码是不够的 。没有注释你就不明白里面的变量和定值是什么含义,没有相关的设计文档你就不懂代码的设计原理和应用范围,只有掌握了注释和设计文档你才能搞明白代码的含义,再在软件上跑几遍代码才能运用自如 。诗词也是一样的,好多字眼儿现代人看不明白,必须要有注解才能弄明白,比如朱熹的《春日》这首诗,我打小就会背,背的滚瓜烂熟,但里面有一句“等闲识得东风面”,我却是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含义 。“等闲”一词现代用的不多,等闲之辈,就是稀松平常的意思 。“东风面”更让我摸不着头脑,以为是在找风向呢,多亏蒙曼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了,古人把四季和四方(其实是五季和五方)关联了起来,东风就是春风的意思,“东风面”就是拟人手法,“春风的面容”,这句诗的含义是“普通人都能轻松地感受到春风吹来,知道春天来了” 。这些字眼儿没有注释则难以理解,就像代码的注释一样 。可是只有注释也不能完全感悟出诗人所有的想法,就像这首诗,字面意思仿佛就是朱熹到户外郊游,感受到了春天到来,万物更新,欣欣向荣 。这个时候就需要历史背景知识了,也就是作者写诗的时代创作背景 。当时是南宋,北方都在金人手里,孔子的故里——朱熹的神往之地——泗水之滨也在金人手中,朱熹是到不了那里的,所以这首诗里的春景是作者臆想出来的,而春风也不单单是指春风,更是指代孔孟之道 。如果想领会到这个层面,就得依靠像蒙曼老师一样的高人指点,也就是创作背景知识,相当于代码中的设计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