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历史学古诗》读后感精选( 三 )


说到此我又一次想到了从小以来我所接受的教育,至今中国绝大多数的老师仍然只重视让学生背诵,自身没精力或者没能力给学生讲解 。可是学生不懂含义,只会背诵的话,就算能把全唐诗都背下来,他也不会用啊,这些诗句都死在了脑袋里 。中华诗词大会也是这种风气,比赛的重点是看谁背得多,记得牢 。我看应该搞个中华作诗大会,不比背诵,只比创作 。当然,我也知道,就算搞出作诗大会也没多少人看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干啥都是短平快,连视频也都追求短视频、看新闻都是标题党,作诗多慢啊,做出来的诗得解读,没多少观众能快速领会,所以肯定不会愿意看 。
老梁讲《增广贤文》的时候对于一句话的解读我很赞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并不是我没读书,然后听你白话一通就大彻大悟,比看了十年书都强 。而是我已经多了十年书,但是好多东西无法领会,如今听您在此一点拨,我才顿悟了,将心中的困惑解除,甚至对于我将十年书里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起到很大帮助 。而诗词解读类书籍,就是这样的作用,能把这些年我们背过的、死在脑袋里的诗句都点活了,化腐朽为神奇 。当然,这一类书有很多,之前我也想接触,但很多书里专业性太强,新手不容易上手,而这本书却通过历史背景梳理以及蒙曼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津津有味地读完全书,对于诗词新手极度友好 。
在这里我将这本书真心推荐给广大中学生,尤其是初二、初三学生,因为初一已经学完了中国古代史,具备了足够的历史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看这本书,就对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感知更深,从而加强对诗句的理解,相应地提高了语文功底,文史双修,相互辅助 。
蒙曼老师是个女性作家,却能深刻感悟出好多男性诗人的豪迈,可能源于她对于历史的了解,也可能这是领会诗词的必经之路 。比如她对于文天祥《过零丁洋》、戚继光《望阙台》的解读 。一个女性作家如果能拥有男性作家擅长宏观视角、理性才思,又拥有女性擅长的细腻文笔和情感表达,那就如同武功中的太极一样,刚柔并济,是非常无敌的存在 。
蒙曼老师的心胸也非常宽广,除了我们熟悉的文学性很强的诗词之外,在仅仅的30首篇幅中,她还加入了这样几首常人不太熟悉的诗:《上京即事》是回族诗人萨都剌写的,《望阙台》是儒将戚继光写的,《对酒》是巾帼英雄秋瑾写的 。
整本书蒙曼老师精心挑选了30首诗,按照历史顺序排列,同时构思精巧,在很多地方前后两首诗一对比,就能让人产生深刻理解 。比如曹操《观沧海》和戚继光《望阙台》,《对酒》《过零丁洋》《望阙台》,《对酒》《夏日绝句》,《石灰吟》《过零丁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