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有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二 )


从小到大 , 她在父母那里很难得到支持和鼓励 。
好不容易做一次饭 , 母亲说 , “真难吃 。”
亲手设计的鞋子 , 拿给爸妈看 , 却被怼:“有啥用啊!”
女儿想创业 , 只被戏谑:“你成事了 , 狗都成事了!”
在父母的长期打击下 , 范某果然怯懦、自卑 , 干啥啥不行 。
经过复读 , 勉强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后 , 却严重社恐 。
换了几份工作 , 最后都因为没法胜任而辞职 。
“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有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文章图片

毁掉她的 , 就是父母的长期负面暗示 。
一些父母可能觉得 ,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 , 才不时地“敲打”他啊!
殊不知 , 潜意识不会用否定句 , 不会转弯 。
当我们批评孩子:你怎么总是撒谎?
孩子听到的是:我就是一个爱撒谎的人 。
当我们吼孩子:你不要总是把房间搞得脏兮兮!
孩子听到的是:我就是一个脏兮兮的孩子 。
当我们冲孩子说:你给我小心点 , 别又感冒了!
孩子听到的是:我身体不好 , 容易生病 。
我们的目的和意图可能是希望孩子好 , 可不断的提醒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暗示 , 孩子也就学会了:
“我就是不可爱的 , 糟糕的 , 有问题的 。
爸妈批评我、骂我 , 都是因为我不好 , 我不配被爱 。”
最后 , 孩子就成了父母口中的“问题”孩子:喜欢撒谎、讨厌学习、坏习惯成堆、总是动不动就生病......
斯坦福大学催眠专家戴维·施皮格尔博士明确指出:
“在12岁以前 , 人的大脑信息传递途径还未成熟 , 有近85%的儿童催眠感受性极高 , 4-10岁的儿童最容易接受催眠暗示 。”
孩子们无条件地仰赖着父母 。他们的生活积极还是负面 , 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
03
“母亲的积极暗示 , 是我一生的光” 。
这个男孩名叫李麟青 , 1岁时确诊脑瘫 , 不仅无法站立和行走 , 双手也只有三根手指比较正常地运动 。
万幸的是 , 李麟青的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 。
“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有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文章图片

妈妈一直告诉他 , “你跟正常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 。”
她陪儿子读书 , 陪儿子学认字 , 坚持送儿子去正常学校 , 接受正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