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七首其七原文、作者,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

1、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这是杜甫和家人流落到同谷写的七首讲述自己惨境的诗作。其原文如下: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杜甫
【拟古七首其七原文、作者,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
岁拾橡栗随狙公 , 天寒日暮山谷里 。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
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巄嵷枝相樛 。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
我行怪此安敢出,拨剑欲斩且复休 。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男儿生不成名身己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字词解释:
《诗经·周颂》:“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杜甫是寓居,故自称有客 。子美,杜甫的字 。杜甫和李白一样,都喜欢在诗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号 。
岁拾之“岁”,指岁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之文,故可从省,兼以避重 。旧诗因受字数限制,往往使用从上文或从下文而省的手法 , 必须合看,不能孤立作解 。如杜甫《昔游》诗:“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观下文“寒芜”、“寒霜”诸句,知所谓“晚”,实指岁晚,亦因为字数所限而略去岁字 。施鸿保《读杜诗说》疑“岁拾”当作“饥拾”亦非 。橡 , 是一种落叶乔木,种类很多,名称也不一 , 南京叫栎树,浙江和东北都叫橡树,四川叫青杠树,是一种有食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橡栗,即橡子,江南人尝用来做成豆腐 。狙,音居,猕猴 。狙公,养狙之人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曰 , 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芧,音序,亦即橡子 。随狙公,可能是事实,因第四首提到林猿,可见这里是有猴子的 。王维诗“行随拾栗猿” 。
[3]皴,音村 。皮肤因受冻而坼裂 。皮肉死,失了感觉 。
[4]末句是作者主观的感情作用 。仿佛风也为我而悲恸 。
[5]镵,音蝉,锄类 。
[6]子,是称呼长镵 。李因笃说:“说长镵宛如良友 。”杨伦说:“叫得亲切 。”其实,这种感情乃是从惨痛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 。没有锄头,便掘不到黄独,性命交关,所以说“托子以为命” 。
[7]黄独,是一种野生的土芋,可以充饥 。戴叔伦诗“地瘦无黄独” 。因雪大,所以无苗,难于寻找 。
[8]胫 , 膝以下 。衣短,故不及胫 。
[9]子,仍指长镜 。因雪盛无苗可寻,故只好荷镵空归 。
[10]这句是说空室之中,除单调的呻吟声外,别无所有,别无所闻 。愈呻吟,就愈觉得静悄悄的 。
[11]杜甫有四弟:颖、观、丰、占 。这时只有占跟着杜甫 。强,强健 。何人强 , 是说没有一个强健的 。
[12]展转,到处流转 。
[13]这句申明不相见之故 。
[14]鴐,音加 。鴐鹅,似雁而大 。鹙鸧,音秋仓 , 即秃鹙 。弟在东方 , 故见鸟东飞而生“送我”之想 。
[15]结语又翻进一层,莫说各自漂流 , 你纵得归故乡,而我究不知何住,你又到哪儿去收我的骨头呢?
[16]钟离 , 今安徽凤阳县 。
[17]良人,丈夫 。痴,幼稚 。
[18]钟离在淮水南 。浪高蛟龙怒,形容水路的艰险 。
[19]南国 。犹南方,指江汉一带 , 箭满眼,多旌旗,极言兵乱 。二句补写不见之由 。
[20]猿多夜啼,今乃白昼啼,足见我之悲哀,竟使物类感动 。同谷多猿,故有此事 。林猿旧作竹林,云是鸟名 , 非 。
[21]蔡梦弼说:“同谷,汉属武都郡,唐天宝元年更名同谷,其城皆生黄蒿,故云古城 。”云不开,云雾晦冥 。
[22]跳梁,犹跳跃 。人少,故狐狸活跃 。
[23]穷谷,即上面四句所写的 。中夜,半夜 。阮籍《咏怀诗》 。“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在旧社会,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是没有出路的 。
[24]这是倒句 。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 。古人招魂育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 。
[25]同谷万丈潭有龙,杜甫有万丈潭诗 。湫音秋,龙潭 。
[26]巄嵷,音聋竦,楂桠貌 。樛,音鸠,枝曲下垂貌 。
[27]蛰,音直,伏藏 。
[28]蝮蛇,一种毒蛇 。
[29]这句是说蝮蛇竟敢出游于龙湫,未免可怪 。杨伦释“怪”作“畏”,以为杜甫怕蝮蛇而不敢出,恐非 。
[30为什么欲斩且复休?前人有两说:一谓“权不在己”、“力不能殄”,一谓“不足污吾刃” 。按杜甫自言“疾恶如仇”,这里面确有文章 。
[31]心有犹疑,故歌思亦迟,迟则从容不迫,故觉得溪壑也好像带有春意 。第六首诗中的龙和蛇 , 大概是有所指的,但到底指什么人,也很难说 。浦起龙注谓龙指皇帝:蝮蛇指安禄山、史思明 。但如果真指安史 , 为什么又欲斩复休呢?沈德潜说:“言外有君子潜伏 , 小人横行之意 。”也不见得妥当 。
[32]杜甫这年才四十八岁,过多的苦难 , 已使他变得衰老了 。
[33]从公元757年(至德二载)至759年(乾元二年)为三年 。
[34]这两句是愤激、嘲笑的话 。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 , 真的劝人争取富贵 。
[35]宿昔 , 曩昔,即昔日 。
[36]杜甫是一个入世主义者,又有他的政治抱负 , 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背景:
乾元二年(759)十一月,杜甫携家人一路簸荡,流落同谷 , 并和以血泪创作了《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这组抒情诗,无论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还是就其与杜甫前、后期思想的关系而言,都在杜集中具有重要意义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主旨大意:
这组抒情诗的意义在于:展示了诗人当下复杂不平的心态,真切感人;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
这组诗是杜甫在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旧历十一月所作 。这一年是杜甫行路最多的一年 。所谓“一岁四行役”,说的便是这一年 。这一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苦的一年,像这七首诗所写的,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他采用七古这一体裁,大概也就是为了“长歌可以当哭” 。在内容上,第一首从自身作客的窘困说起;第二首写全家因饥饿而病倒的惨况;第三首写怀念兄弟;第四首写怀念寡妹;第五首,由悲弟妹又回到自身,由淮南山东又回到同谷;第六首由一身一家说到国家大局;第七首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 。在结构上 , 七首相同,首二句点出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叹 。沈德潜云:“七歌,原本平子(张衡)《四愁》、明远(鲍照)《行路难》等篇 , 然能神明变化,不屑屑于摹仿,斯为大家 。”文天祥曾拟此体作歌六首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 , 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 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以上这篇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 。更多古诗词尽在:!
;

拟古七首其七原文、作者,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

文章插图
2、陶渊明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 , 春风扇微和 。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
岂无一时好 , 不久当如何 。
陶诗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
佳人美清夜 , 达曙酣且歌 。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
拟古七首其七原文、作者,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

文章插图
3、拟古其七 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
第一句讲的是天上无云,春风熏暖,团扇微微的合上,第二句是有咦个佳人在清夜停立 , 很美,到了天亮,我还在唱歌 。
第三句:歌声多了引发叹息,感慨太多
后两句讲今后的时光流走,人生的感慨
拟古七首其七原文、作者,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

文章插图
4、陶渊明《拟古·其七》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陶渊明《拟古·其七》》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暮天无云 , 春风扇微和 。
佳人美清夜 , 达曙酣且歌 。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
其七(1)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2) 。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3) 。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4)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5) 。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6)!
〔注释〕
(1)这首诗以比兴的手法 , 感叹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悲哀 。佳人酣歌,终将衰老;明月皎皎,
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 。
(2)扇:轻吹 。微和:微微的和暖之风 。
(3)美:赞,喜爱 。清夜:良夜 。达曙:直到天明 。酣:畅饮 。
(4)歌竟:歌罢 , 唱完 。持:凭 , “念”的意思 。此:指上四句的内容 。
(5)灼灼:鲜艳灿烂的样子 。华:同“花” 。
(6)一时好:暂时的美好 。不久:不长久 。
〔译文〕
日暮长天无纤云,
春风微送气温和 。
佳人喜爱清澄夜,
到晓酒酣欢唱歌 。
歌罢凄然长叹息,
此情此景感伤多 。
皎洁明月在云间,
绿叶之中鲜艳花 。
虽有一时风景好,
好景不长当奈何!
拟古七首其七原文、作者,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赏析

文章插图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1.【参考答案】“扇”字运用拟人的修辞 , 既准确地写出了春风和熙的特点 , 又形象生动地将无生命的春风写得情意绵绵,构画出一幅春意融融、沁人心脾的浴风图 。
2.【参考答案】“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 , 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诗人借对花月的嗟叹,抒发了华年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 。这种人生无常的无可奈何的喟叹让人有刺骨之痛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