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实验产生了怎样的观点( 四 )


霍桑试验的结论有三点:
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

研究者认为 , 这种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群体),它的职能,对内在于控制其成员的行为,对外则为了保护其成员,使之不受来自管理阶层的干预 。这种非正式的组织一般都存在着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 。至于它形成的原因,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与更大的社会组织相联系 。推翻“胡萝卜与棒子”(Carrotandstick)可提升生产力的看法,反而认为主管的关怀才是关键 。由于论点并不一致,所以当时经理人员有些采任务导向 , 有些则采关系导向,有些干脆两者并用 。
霍桑实验最初的研究是探讨一系列控制条件(薪水、车间照明度、湿度、休息间隔 , 等)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影响 。研究中意外发现,各种试验处理对生产效率都有促进作用,甚至当控制条件回归初始状态时 , 促进作用仍然存在 。这一现象发生在每一名受试验者身上 , 对于受试验者整体而言,促进作用的结论亦为真 。
很显然 , 实验假设的各项条件并非是唯一的或决定性的生产效率影响因素 。对此,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以及他的助手们所做的解释是,受试者对于新的实验处理会产生正向反应,即由于环境改变(试验者的出现)而改变行为 。所以绩效的提高,并非由实验操控造成 。这种效果就是我们所称的“霍桑效应”或“霍索恩效应”(HawthorneEff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