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实验产生了怎样的观点


霍桑实验产生了怎样的观点

文章插图
霍桑实验产生了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 。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 。
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 , 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 。
结论分析
1、职工是“社会人” 。在人际关系学说产生以前,西方社会流行的观点是把职工看成是“经济人”,梅奥等人以霍桑实验的成果为依据 , 提出了与“经济人”观点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唯一动力,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由于人是社会高级动物,在共同工作过程中 , 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 , 共同的社会感情形成了非正式群体 。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 。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 , 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
①工场照明试验
工场照明试验是要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试验结果说明,照明度与生产率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照明灯光仅是影响产量的一个因素 , 还有其他因素对工人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
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目的是 , 通过试验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 。
③谈话研究
【霍桑实验产生了怎样的观点】梅奥还进行了另一方面的试验 , 即用二年多的时间对两万多名职工进行了调查 。通过这个试验,梅奥等人又一次发现,物质条件的变化往往对生产率的影响不大,人们的工作成绩还受其他人的因素影响,即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自身 , 还取决于群体成员 。
④观察研究
梅奥又组织了
“接线板小组观察室”试验 。目的是想搞清楚社会因素对激发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性 。梅奥等人由此得出结论:实际生产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团体” , 在决定着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对每个职工来说,其在群体中的融洽性和安全性比工资、奖金等物质因素有更重要的作用 。
通过以上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等因素的影响 , 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这个结论对“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 , 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根据霍桑试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人际关系学说 。